|
|
| 关键词: 金融危机/金融体制/改革/“欧洲2020”战略/欧洲货币基金组织 |
| 内容提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危机的爆发促使欧盟进行改革。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行动,着手谋划和进行一系列长期性的战略调整和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整体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对跨国金融机构和欧元区国家的危机管理。 |
|
|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社会不满情绪迅速升温,欧盟内部的团结也面临严重挑战。为了协调行动,稳定金融市场,欧盟出台了《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各成员国据此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公共开支、减税、降息等手段扭转危局,恢复经济增长。在目前危机余波未尽的情况下,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已不满足于临时性的政策调整,而是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行动,试图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战略调整和体制改革,实现欧洲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欧盟整体金融监管和欧元区危机管理的能力。 一、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欧盟进行改革 全球金融危机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在经济和金融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次贷危机不可避免地蔓延到全世界,并给欧洲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二是欧盟的利率过低、金融监管不力。在2008年以前,欧盟各国利率过低,刺激大量投资者盲目投机,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欧盟成员国单独进行金融监管的现行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各自为政的方式无法对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最终未能避免危机的爆发。三是从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寻找深层次原因。在危机爆发前,欧洲在很多领域就已经存在严重问题。由于企业结构的差异,科研投资比重过低,对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不足,社会不愿意接受新观念,市场准入存在障碍以及商业环境缺乏活力,这些使得欧洲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落在主要竞争对手的后面。欧洲适龄人口和中老年人的就业率以及人均工作时间均远低于美国和日本。欧洲的人口老龄化加剧,职业人口将从2013~2014年开始下滑,而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率已经比2007年翻了一番,从而对欧洲的福利体系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① 金融危机暴露出欧盟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促发了欧盟进行改革的决心。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将危机视为警世钟,强调即使经济危机结束也不意味着能“回到过去”,后危机时代的欧洲面临着全球化、资源压力和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挑战,形势比危机前更严峻。欧洲如果不思进取就会逐渐衰落,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中退居第二集团。因此,欧洲必须进行“无畏而雄心勃勃”的改革。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同样指出,本次危机给经济和金融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欧洲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的商业模式。欧盟各国在应对当下挑战的同时,必须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发展能够应对长期挑战的政策框架。② 在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欧盟各国必须协调行动。2010年2月,欧洲理事会常设主席范龙佩要求各国必须采取更加协调的行动,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并为这些重要改革提供财政支持。③巴罗佐多次呼吁欧洲团结一致进行彻底改革。他从危机伊始就将其视为展现协调行动所能产生巨大力量的机会。④在他看来,欧盟27国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很高,因此危机也会在成员国间相互外溢,其中又以欧元区为甚。一个国家是否进行有效改革,将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⑤因此,欧盟必须在经济领域进行强有力的、真正的协调行动。如果各国都“挑肥拣瘦”,缺乏协调的经济政策将导致欧盟经济陷入停滞和相对衰退。⑥如果欧盟各国采取集体行动,欧洲将在国际金融体系内拥有更高信誉。⑦而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对于欧元区国家必须加强经济政策协调与共管的呼声进一步高涨。 推动改革还要求制定和实行平稳的“退出”战略,使财政和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初,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恢复公众信心,必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然而,对市场的临时性干预不能常态化,政府必须在经济形势好转后即时收手,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恢复常态,特别是撤回对银行业的巨额资金支持。当务之急是设计一套严谨的退出战略,既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保障公共财政不至于因过度支出而被拖垮。⑧ 在各种改革措施中,最根本的是转变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挖掘欧盟经济增长潜力、提高欧盟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欧盟必须认识到,经历本次危机后的金融业不能再像过去10年那样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欧盟不能再靠金融市场提供活力,而应该提高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效率,加大科研和创新投入以提高生产率,特别是致力于巩固在高附加值技术基础上的优势;优先发展教育和技能培训,让民众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促进环保放在结构调整议程的核心位置。⑨发展科研、教育、环保对于欧盟成功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暖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强金融监管也势在必行。由于原有监督机制无法预测出本次危机的本质和严重性,其缺陷已暴露无遗。为保障未来的金融行为与实体经济保持联系,并可以预见风险,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在欧盟委员会的邀请下,2009年德拉罗西埃领导的高级专家小组建议应建立欧洲监管和危机管理体系,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欧盟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除了加强欧洲中央银行等现有机构的作用,专家组提出在宏观层面上建立欧洲系统风险理事会,负责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发出警告。在微观层面上建立欧洲金融监管系统,将欧盟当前负责金融监管的三个委员会升格为欧洲监管局并赋予更高权力。新的欧洲监管局将负责协调成员国监管工作;在涉及跨国金融机构时,对各国监管机构间的分歧进行仲裁;采取措施协调各国监管规则,并推动欧洲实行统一的规则手册;直接对部分泛欧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如信贷评级机构等。⑩ 自2009年年底以来,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欧元区国家应让渡更多财政主权的呼声。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2001年为加入欧元区,希腊政府与美国高盛公司合作,设法掩盖财政赤字问题。而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融资困难,导致希腊债务链的断裂。债务危机暴露了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和分散财政政策间缺乏协调的体制性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欧洲各界人士提出了很多构想与建议,如主张建立欧盟自己的评级机构,适时给各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表现及风险程度打分;成立欧盟债务局,统一管理债务市场。与其他货币区展开竞争;建立功能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以便在必要时对欧元区国家进行紧急援助。其中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构想最具影响力,目前已获得欧盟委员会和德、法等“老欧洲”国家政要的支持。 二、欧盟的战略调整与体制改革 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欧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长期性的战略调整和体制改革措施。一方面,欧盟希望通过“欧洲2020”战略,用10年时间转变欧洲经济的增长方式,从而保障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欧盟致力于建立整体性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跨国金融机构危机管理框架和欧洲货币基金组织,尽可能将金融、债务危机控制在萌芽阶段,同时避免因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或深陷财政危机的欧元区国家引发连锁反应。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10年3月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11)描述了未来10年欧洲经济可能呈现的三种前景。最佳前景是可持续的恢复,表现为欧洲经济恢复高速发展,并成功弥补了本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当前的前景是缓慢恢复,即欧盟经济恢复增长,但本次危机造成的财富损失将无法弥补;最差前景被称为“失落的10年”,即欧盟经济无法恢复增长或增长缓慢,导致欧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新战略明确指出,如果各成员国只满足于迟缓而缺乏协调的改革措施,那么欧盟经济在未来10年内必将陷入停滞和相对衰退。为了实现最佳前景,欧盟和各成员国必须在增强经济政策协调性的基础上,通过10年时间改革过度依靠金融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以“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全面增长”为重点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智能增长”即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核心动力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强调更高效地利用资源,以使经济发展更加环保,更具有竞争力;“全面增长”则通过发展高就业率经济来增强经济、社会和地区的凝聚力。这三个重点发展方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21世纪欧洲社会市场经济的前景。 为衡量三个重点发展方向的落实情况,新战略设定了2020年欧盟必须达到的核心目标。第一,增加就业,20~64岁公民的就业率应从当前的69%上升至75%以上;第二,科研创新,将用于科研的GDP比重从1.9%提高到3%,特别是通过私营部门加大科研投入比重,发展跟踪创新的新指标;第三,气候变化与能源方面,实现“20/20/20”目标,即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视情况提高到30%),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上升至20%,能效提高20%;第四,发展教育,将过早辍学者的比例从15%降低到10%,并让30~34岁的中年人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从31%上升到40%;第五,消除贫困,将贫困线以下人口总数减少25%,即让2000万人口脱贫。完成这5个目标是实现“智能、可持续、全面”增长的重要标志。 为保障三个重点发展方向的落实,欧盟委员会还推出了7项发展计划。为了实现智能增长,欧盟将建立“创新联盟”以推动科技创新,执行“青年行动”以改进教育体系并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吸引力,通过“欧洲数字化议程”推动数字化社会的建设。为了实现可持续增长,欧盟将通过降低碳排放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运用,实现运输业现代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建设“资源效率型欧洲”。欧盟还通过“全球化时代的工业政策”来改善中小企业的商业环境,谋求建立以坚实和可持续为特征的工业基础以应对国际竞争。而为了实现全面增长,欧盟计划通过“新技术和工作议程”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建立“欧洲反贫困纲领”,以确保“每个人都应该分享经济增长和工作带来的好处”,“贫困而被社会排斥的人可以活得有尊严并有益于社会”等主张,成为全社会和地区间的共识。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计划,欧盟委员会号召整个欧盟行动起来。各成员国应该结合国情,将欧盟整体目标和发展计划转化为本国的国内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切实保障落实。欧盟各主要机构将监督、保障成员国间的协调合作。欧洲理事会每年负责评估各成员国对新战略目标的落实情况,并对具体国家提出政策建议。欧盟委员会为欧洲理事会的评估工作提供“打分标准”,并有权向拒绝积极回应这些建议的成员国进行警告。欧洲议会负责动员民众,并与欧盟理事会一起制定关键性的发展计划和政策。欧盟内部各种委员会、国家议会、国家和地方当局、社会伙伴乃至所有利益相关方和市民社会也要保持紧密团结,为实现美好前景而共同努力。 2.建立欧盟整体金融监管体系 为了保障未来欧洲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欧盟致力于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以改变金融监管权完全掌控在成员国手中的现状,加强欧盟层面对跨国金融活动的监督和管理。2009年3月,欧盟委员会初步提出在欧盟范围内建立金融市场整体监管框架的构想。(12)5月,委员会正式提出强化欧洲金融监管体系的具体方案,并获得欧洲理事会的批准。(13)9月,欧盟委员会起草一揽子立法提案,并分别提交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审议。(14)12月,欧盟27国特别财长会议同意建立该体系。 提案要求欧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强金融监管。在宏观层面,欧盟建立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负责监测和评估可能危及欧盟金融体系稳定的系统性风险。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主席从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成员国央行行长中选举产生,核心成员包括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成员国央行行长、三个欧洲监管局负责人和欧盟委员会的代表,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代表和欧盟经济与金融委员会主席也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会议。作为欧盟宏观金融监管机构,其职责是对系统性风险发出早期预警,并在必要情况下提出行动建议,向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和欧洲监管局提出警告,责令其改正行为或解释原因。如果相关国家和部门无视警告或无法作出合理答复,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有权向欧盟理事会提出检举。(15) 在微观层面,欧盟建立欧洲金融监管系统,负责对具体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督。欧盟将原有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委员会升格为欧洲银行监管局、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和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三个欧洲监管局均有法人资格,它们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构成微观层面的监测网络。欧盟还在三者之上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以确保对跨领域的大型金融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在新的欧洲金融监管系统内,欧洲监管局将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直接监管,其他金融机构仍由各国监管机构负责,而跨国金融机构则由各国代表组成的联席监管机构负责。新成立的三个欧洲监管局的权力有较大提升,它们负责制订各自领域的技术标准,改变各国技术标准不统一的现状,促进建立欧洲范围内的统一规则;负责保障各国金融监管行动的协调性,必要时有权对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间和联席监管机构内部的争端进行裁决。(16) 3.强化对跨国金融机构和欧元区国家的危机管理 在欧盟整体金融监管体系初步成型后,欧盟委员会着手建立针对跨国金融机构和欧元区国家的危机管理框架。在金融危机中,欧洲银行业和欧元区国家暴露出诸多重要问题。一方面,当欧洲跨国银行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时,由于担心无法承受大银行破产带来的冲击,又缺乏一个整体的危机管理框架来协调各国对跨国银行的清算行为,各国政府被迫用公共财政向这些银行注入资本和提供担保。其结果是作为“罪魁祸首”的大银行得以保存,而政府却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欧元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陷入债务危机的单个成员国既不能调整货币政策来缓解财政压力,又缺乏统一的财政进行担保或救助。一旦该国陷入困境,又会影响整个欧元区的稳定。为此,欧盟计划强化对跨国银行和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危机管理手段。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旨在建立欧盟银行业跨国危机管理框架的文件(17),目的是使欧盟各国有能力采取协调行动,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银行健康或阻止危机的加剧,并在必要时让深陷危机的跨国银行平稳倒闭而不对金融体系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欧盟银行业跨国危机管理框架是对欧盟整体金融监管体系的补充,旨在规范并强化危机出现后的应对措施。银行业的危机管理措施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早期干预,即在危机初现的情况下,监管者采取行动使问题银行改善财务状况并恢复稳定;二是危机解决,即由各国决策当局对陷入危机的银行进行管理,并在适当情况下推动该银行部分或全部停业,以抑制其对金融稳定的不良影响;三是破产,旨在让无力回天的跨国银行在适当机制下进行重组并停业。 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管理更加复杂。针对希腊债务危机所暴露的欧元区体制性缺陷,欧盟内出现了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呼声。这一构想初现于2010年2月,倡议者指出,与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用临时性措施干预相比,设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才是最佳选择。欧洲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用由其发行的新债券交换投资者手中无法兑现的债券,以减轻因某个欧元区国家无法偿还债务造成的破坏。(18)这一计划并非为了应对本次希腊债务危机,而是为解决未来类似危机提供工具。(19)按照德国财政部长索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的构想,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力应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是作为“最后的贷款者”,为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成为它们的坚强后盾;二是对违反欧盟财政纪律的成员实施严厉惩罚,包括暂停向该国发放欧盟团结基金款项,暂时剥夺其在欧盟部长理事会表决时的投票权,甚至暂停其欧元区成员资格。(20) 三、欧盟改革的前景 欧盟的战略调整与改革规划为欧盟摆脱危机描述了美好蓝图,然而实际成效依然受制于诸多的影响,前景不容乐观。在美国、日本等传统经济强国和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下,这些措施能否有效地转变欧洲“相对衰落”的态势,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 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变则通,不变则衰”成为欧盟有识之士的共识。由此,欧盟重要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均获得欧盟领导人和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欧洲2020”战略得到了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的明确支持,他与巴罗佐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密切合作,致力于推动新战略获得通过。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构想也获得欧元区主要国家领导人,如德国总理、卢森堡首相、法国总理和荷兰首相的初步赞同。在这些“老欧洲”国家的支持和推动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有望从构想逐步走向现实。 此外,欧盟相关战略、政策和制度调整总体上符合欧盟的利益与实际情况。这些改革既有利于解决本次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又立足于将欧盟的传统优势发扬光大。以“欧洲2020”战略为例,金融危机暴露出欧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而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生态环境是欧盟主要成员国的优势所在,经济发展立足于这些领域,将有助于欧盟在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而建立欧盟整体金融监管体系和危机管理框架,既是出于对高度一体化的欧洲金融市场进行治理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以欧盟几十年来积累的超国家治理经验为现实基础。 欧盟推进改革的总体趋势是积极明朗的,但是,这些改革的深入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首先,新经济战略、金融监管体系和危机管理框架自身存在着不足。“欧洲2020”战略的许多内容只是将欧盟已经提出的战略目标加以整合、包装,实际价值不大。如将科技创新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的目标,这一目标早在“里斯本战略”中就已提出,但因执行不力未能完成,本次又重新提出;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不过是重复欧盟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已经作出的承诺。难怪批评者提出新战略缺乏实际内容,都是一些10年前就听说过的空谈。(21) 而欧洲货币基金组织尚未形成正式提案,就受到种种制约,特别是法律依据问题。在默克尔等人看来,通过一个新条约是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前提。(22)然而,从《宪法草案》被否决和《里斯本条约》屡遭挫折的教训来看,欧盟27国缔结条约绝非易事,不仅要各国政府的一致同意,还需经过各国议会批准甚至公投表决。这一过程需花费数年时间,甚至可能无果而终。即使利用《里斯本条约》中部分国家可以建立更紧密联系的规定来避免修改条约,欧洲货币基金的地位、资金来源、组织形式、运作方式、职权范围等重要问题也仍无明确答案。以组织形式问题为例,欧盟委员会尚不确定“欧洲货币基金”将只是一个金融工具,还是拥有预算和配备人手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 其次,这些改革措施尚处于审批、起草甚至萌芽阶段,欧盟机构及各成员国间势必要经历数轮讨价还价过程。为使提案获得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批准,欧盟委员会可能被迫妥协,将这些改革“缩水”。以“欧洲2020”战略为例,欧盟委员会已将草案提交欧洲理事会审议,并表示希望欧洲理事会6月全面批准这一战略。然而,从反馈情况看,新战略的前景并非如此乐观,很多成员国政要对此提出异议。德国总理批评新战略设立的目标数量过多,其中很多超出了政府的权限范畴,或是并非数年可以完成的,由成员国政府首脑负责监督财政预算会导致“不必要的政治化”。(23)波兰、捷克、匈牙利等“新欧洲”国家则强调与西欧国家的国情差距很大,认为本国经济发展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非“高端”的环保科技领域,该规划未充分考虑欧盟成员国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也没有顾及一些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而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仅处于动议、讨论阶段,欧盟委员会虽然将为此制定提案,但重要细节远未成型。一方面,这一计划的支持阵营内仍有不同意见。德国和法国均有重要官员认为,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并非当务之急,不是短期内的首要任务,也无助于解决危机。两国之间也存在分歧。德国强调欧洲货币基金组织具备对违反欧盟财政纪律的国家实施严厉惩罚的手段,而法国担心这些规则可能作用到本国头上,对这一倡议的反应冷淡。另一方面,欧盟内部已经出现一些反对声音,认为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可能鼓励某些成员国更加肆无忌惮地过度支出,最终拖累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代价非常高。(24) 第三,这些改革是否能够得到切实实行也值得怀疑。一方面,欧盟经济恢复缓慢、财政赤字比重高、国情差异大的客观现实,将影响这些新战略的实行。以“欧洲2020”战略为例,欧盟委员会要求各国在经济情况好转后实施“退出”战略,在2013年之前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然而根据预报,欧盟2010年GDP增幅仅为0.7%,远低于全世界4.5%的增幅。(25)如果经济复苏缓慢和财政赤字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欧洲2020”战略的实施。同时,经历东扩后的欧盟成员国间经济基础的差距更大,欧盟委员会制定的整体目标更符合“老欧洲”国家的国情,与“新欧洲”国家的现实发展需要存在一定距离。在此情况下,“欧洲2020”战略有重蹈“里斯本战略”覆辙之虞。另一方面,新经济战略、监管体系和危机管理框架缺乏有强制力的惩罚措施,无权强制成员国执行,成员国可以在执行过程中适当“放水”。尽管欧盟委员会有权向成员国提出具体建议,并向执行不力的成员国提出警告,但这种设计仍难以保障新战略的资金来源,也难保各国切实将欧盟整体目标转化为本国的行动目标。 欧盟的战略调整和体制改革趋势已不可逆转。通过实行“欧洲2020”战略,欧盟的经济发展重点将进一步向高科技、环保、教育等领域倾斜;建立整体金融监管体系和危机管理框架,有助于提高未来规避风险和化解危机的能力,维护欧盟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而如果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设想能够真正实现,即使其职权范围无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媲美,也堪称欧盟自实现统一货币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性改革之一。 然而,由于欧盟改革措施本身存在局限,在批准、执行过程中又可能出现走样,因此改革前景并不像相关文件描述得那么美好。“欧洲2020”战略将欧盟经济发展的筹码压在高科技、环保和教育领域,这不符合“新欧洲”国家的国情。这些高端领域是否能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刺激欧盟经济恢复发展,均是未知数。而在部分成员国不肯让出金融监管权力的前提下,欧洲整体金融监管体系和危机管理框架无法对单个金融机构进行直接监管,也缺乏手段强制成员国执行其建议。因而不能就此断定,欧盟未来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已大大减小。而欧洲货币基金组织不能彻底解决欧元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间的体制性矛盾,同时可能刺激部分国家的过度透支财政行为,从而拖累财政相对稳定的国家。 注释: ①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 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COM (2010) 2020, Brussels, Vol.3, No.3, 2010. ②Joaquín Almunia, Beyond the Crisis: A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Speech on Brussels Economic Forum, Reference: SPEECH/09/247, Date:14/05/2009, http ://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sAction.do? reference=SPEECH/09/247. ③Jim Brunsden, Commission Sets out Blueprint for the EU's Economic Recovery, European Voice, Vol.25, No.2, 2010, http://www.europeanvoice.com/article/imported/commission-sets-out-blueprint-for-the-eu% E2% 80% 99s-economic-recovery/67232.aspx. ④European Commission, A 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 COM (2008) 800 final, Brussels, Vol.26, No.11, 2008. ⑤European Commission, 2010. ⑥Jim Brunsden, 2010. ⑦http://ec.europa.eu/economy_finance/multimedia_files/20090723/larosiere.html. ⑧Joaquín Almunia, Beyond the Crisis: A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Speech on Brussels Economic Forum, Reference: SPEECH/09/247, Date:14/05/2009,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s Action.do? reference=SPEECH/09/247. ⑨Joaquín Almunia, Beyond the Crisis: a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Speech on Brussels Economic Forum, Reference: SPEECH/09/247, Date:14/05/2009,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s Action.do? reference=SPEECH/09/247. ⑩De Larosière Group, Report of the High-Level Group 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the EU, Brussels, 25 February 2009, http://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finances/docs/de_larosiere_report_en.pdf. (11)European Commission, 2010. (12)European Commission, Driving European Recovery, COM(2009) 114 final, Vol.3, No.4, 2009. (13)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Financial Supervision, COM (2009) 252 Final, Vol.5, No.27, 2009. (14)Commission Adopts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Europe, IP/09/1347, Vol.9, No.23, 2009. (15)New Financial Supervision Architecture: Q&A on the European Systemic Risk Board/the Macro-Supervision Part of the Package, Reference: MEMO/09/405, Date: 23/09/2009. (16)European System of Financial Supervisors(ESF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ference: MEMO/09/404, Date: 23/09/2009;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 Adopts Additional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Europe, Reference: IP/09/1582, Date:26/10/2009. (17)European Union, An EU Framework for Cross-Border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Banking Sector, COM(2009) 561/4. (18)Daniel Gros and Thomas Mayer, How to Deal with Sovereign Default in Europe: Towards a Euro-pean Monetary Fund, CEPS Policy Briefi, No. 202/February, 2010. (19)Meera Louis, EU to Propose European Monetary Fund by End June, Business Week, Vol.3,No.8, 2010, http://www.businessweek.com/news/2010-03-08/eu-plans-proposal-on-a-european-monetary-fund-by-end-of-june.html. (20)郭觐:《既生IMF,何生EMF》,《国际金融报》20lo年3月10日,第1版。 (21)Andrew Willis, Lukewarm Reception for EU'2020 Plan, EUobserver, Vol.4, No.3, 2010, http://euobserver.com/9/29608? print=1. (22)Merkel Warns EMF Would Require New EU Treaty, Reuters, No.11, 2010, http://www.euractiv.com/en/euro/merkel-warns-emf-would-require-new-eutreaty-news-321886. (23)Simon Taylor, Merkel Sounds Warning on EU Growth Strategy, European Voice, Vol.4, No.3,2010, http://www.europeanvoice.com/CWS/Index.aspx?PageID=134&articleID=67293; see also: Merkel Criticises 'Europe 2020' Strategy, EurActiv, No.4, 2010, http://www.euractiv.com/en/priorities/merkel-criticises-europe-2020-strategy-news-299825. (24)ECB's Stark Rebuffs European Rescue Fund Idea, Reuters, No.8, 2010,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dUSLDE62720120100308. (25)Jim Brunsden, EU Lagging Behind in Global Recovery, European Voice, Vol.25, No. 2,2010, http://www.europeanvoice.com/article/2010/02/eu-lagging-behind-in-global-recovery/67272.aspx.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