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服务法总论|证券和金融商品交易法|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信托法|金融公法|金融税法|环境金融法|国际金融法|法金融学
中财法学论坛|国外动态|金融服务法评论|金融服务法研究咨询报告|金融法案例|金融法规速递|金融消费者教育|课程与课件|金融法考试
 今天是
扎根中国大地 立足中国实际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年会通知 | 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通知      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2022年会成功举行      【年会通知】完善中国特色金融服务法治建设研讨会 暨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邀请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证券法基地
缪因知|轻资产企业应规避“暴风”风险
缪因知
上传时间:2019/8/3
浏览次数:239
字体大小:

轻资产的创业型公司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判断,导致公司方向摇摆不定、风险随着市场的“暴风”飘荡——冯鑫的际遇,印证了这点。

7月28日,上市公司暴风集团公告称,身兼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等数职的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由于公告语焉不详,现在尚不能断言冯鑫是涉嫌与上市公司直接相关的经济类犯罪,还是纯粹的个人犯罪行为。但无论如何,这必然成为公司已经开启很久的破财“暴风”的新高潮,今日跌停或许只是个开端,股民的财富后续还不知又会蒸发多少。

冯鑫,互联网初代创业者,2007年收购的“暴风影音”一度成为首选的视频播放器之一。但比起“暴风影音”的影响力,冯鑫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的那场“风暴”来势更猛。

2015年3月,暴风集团上市,正值股灾前的市场整体“暴风”期,暴风集团一度连续报收34个涨停板,可谓一代“妖股”。其间股价从发行价7元多,暴涨到不可思议的327元,公司市值也曾突破400亿元(目前不到19亿元)。

然而,公司上市前3年的净利润却只在3千万到6千万元间浮动,实在撑不起这一千倍的市盈率。虽然自称科技公司,但公司的起家手段是视频广告,后来陆续推介了诸多新名词,如VR、大娱乐、暴风电视、暴风魔镜等。

随着冯鑫被采取强制措施,28日暴风集团同时公告这一事项,亏损严重的硬件子公司暴风智能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即其是盈是亏都与上市公司无直接关联了。“智能硬件”曾经是冯鑫寄予重望、期待掀起“暴风”的关键基地,但这2年来却是公司巨亏的主要源头。所谓科技公司的愿景没有实现公司的梦想,却带来了现实的窒息。

比起贾跃亭,冯鑫在金融圈跌得更惨。当年暴风正强时,发起了对海外体育版权公司MPS的收购活动,多个金融机构卷入,总金额高达52亿元。由于收购前的尽职调查的粗疏等原因,这笔投资如今几乎打了水漂。

在与当年的合作伙伴的官司扯皮中,暴风已经开始收到了败诉判决书,如5月被法院判决要支付7亿多元回购金。6月以来公司已经4次“荣登”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即俗称的“老赖”,成了法律“暴风”的直接重击对象。

后冯鑫时代的暴风集团,也许回到软件和广告业务还能续命。但到2018年底,暴风集团的亏损已经高达11.23亿元,流动负债16.6亿元。2019年一季度末,暴风集团账面资金631万元,净资产为-8.79亿元。在这样沉重的大山面前,江湖是否还能听到暴风的传说,实在难言。

值得注意的是,暴风集团波折的本质是创始人冯鑫的大败局。冯鑫曾自我检讨公司99.99%的错误都来自于自己缺乏业务能力、资本能力、自我膨胀又想凭运气等。无论这些检讨有几分真诚,但轻资产的创业型公司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判断,导致公司方向摇摆不定、随着市场“暴风”飘荡的风险,却是一个真实和值得反复品鉴的教训。

这是一个悲伤的商业故事,昔日辉煌的缔造者错误判断了市场趋势,对企业的研发和营销能力做出过高估计的企业家没有能把船划到彼岸,并让诸多投资者买了单。但市场大潮还在奔涌,搏浪资本市场时,投资者还需擦亮眼睛,不为文宣所惑目,不为涨停所动心,理性分析,审慎投资,方为正道。


出处:《中华工商时报》2019-08-01
 
 
分享到: 豆瓣 更多
【打印此文】 【收藏此文】 【关闭窗口】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管理

公众微信二维码
建议使用IE6.0以上1024*768浏览器访问本站 京ICP备14028265号
如果您有与网站相关的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financialservicelaw@126.com),我们将做妥善处理!
版权所有©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转自"中国金融服务法治网"
欢迎您!第 位访问者!